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职工天地

杂谈?

发布时间:396 浏览次数:396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表达的是个什么意思,只能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所以就无所谓什么文章格式,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当然更不是公务报告。我无法界定这满纸胡言乱语的性质,所以姑且称之为议论文,又因为与议论文的标准格式大相径庭,所以只好再加上个定语—非主流。

    我是2008年8月份进入殡葬系统工作,距今不多不少整好7年。再说自己多么畏惧多么忌讳那肯定是胡扯,别管什么工作让你干上7年也该麻木了,7年之痒嘛。但却不妨碍我对报道那天的情景记忆犹新。跟我一起考入民政系统的同事在见到我报道的时候就说,当初面试的时候就觉得我肯定能考上,因为她觉得我长得就像是个干殡葬的。凭良心讲,我当时真不知道这句话是损我还是夸我,因为我不确定殡葬工作者是否真的挂相,为此回家以后我照了一宿镜子,惹得我妈盯了我半宿,误以为她儿子又找了女朋友。后来,馆长到局里把我接回了单位,那辆帕萨特准备拐进馆区的时候我分明感觉到手心里全是汗,说不紧张真的只是说说,谁害怕谁知道。因为潜意识里,我总以为殡仪馆会有满院子的死尸,而我如果透过车窗就会看到他们横七竖八的停放在周围。好吧,我承认我当时确实无知的可怕。    经过初期的适应,我渐渐的熟悉了自己有可能要坚守一辈子的工作环境,第一次直面死尸,第一次亲自操作火化,第一次办理骨灰寄存。从最初的心惊胆战到后来的游刃有余,再回首初来时的情景,不过是会心一笑,殡葬工作如此而已。我不想高调的宣称自己工作的神圣,因为那恰恰是自卑的表现。我觉得这份工作跟其他行业一样必不可少,尽管现今社会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歧视,但作为殡葬人,我们自己应该自信,毕竟真要追溯起来,仵作作为现代殡葬人的古代前辈们,他们并不属于下九流行当。所以,坦然面对就好,无所谓看高也没必要看低,一个行业或者行业一个,仅此而已。    针对这些歧视我真的仔细研究过,首先,无论什么样的看法其实都是建立在对这个行业有看法而不是个人。换句话说,比如我,只是在特定的时期出现在了这个特定的岗位上,换成小张、小李出现在这都会被看法而不是针对我本人。其次,为何作为仵作的前辈们没有被归入下九流而现今殡葬人却普遍被歧视?我觉得还是行业自身作风的问题,换言之是殡葬业的风气不正引发了百姓的反感从而使得整个行业在社会上的口碑不佳。这几年,我只要说自己是干殡葬的都会被高薪、发死人财等“光环”缠绕,即使我急赤白脸的向别人解释我的工资水准也仅仅只会换来对方撇撇嘴,估计还会偷偷的说句“这厮真不实在”,几次三番之后,我也就不再解释。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是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和配套的法律法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市场由市场经济代替原有的计划经济,打破了各类垄断行业且引入竞争。我不敢否定这种决策,事实上这种引入确实引发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是在特定行业里比如殡葬业却因为对引入竞争以后却缺乏监管,导致了目前的行业混乱。具体说来,行业的原有主体是殡仪馆,所有的法律法规都是针对殡仪馆进行监督,比如收费问题、服务问题等。这样的一家垄断势必造成价格虚高、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毕竟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时代,我标什么价你要是想消费就得按我说的来,不然没有其他选择。这就是社会上流行“殡仪馆东西死贵死贵”的说法由来之一,请注意的是之一。后来行业打破垄断开始引入竞争之后,允许个体经营丧葬用品。竞争进来了,配套的监管却没有跟进,这就造成了一种很诡异的现象,那就是监管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只针对殡仪馆一家而完全忽略了作为竞争者的个体经营户。在最初的时候,在同样的物品销售过程中,个体户因为成本低、经营灵活,加上先前殡仪馆定价虚高等问题确实比较有优势,而群众在长期的行业消费中通过两者对比也渐渐相信了殡仪馆“死贵”的说法。但后来,随着殡仪馆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以及“死贵”说法的流行,殡仪馆只好抛弃原有依靠丧葬用品销售的模式转为依靠提升服务质量,树立服务品牌的经营理念发挥自身优势进行经营。在这种环境下,丧葬用品销售的定位已经变得无关紧要,只是作为殡仪馆为群众提供方便的一种手段,所以价格大幅下调造成个体经营者利润空间大面积缩水,从而导致之前的优势渐渐丧失,甚至多数货品如果按殡仪馆定价销售会赔钱。但作为“死贵”说法的既得利益者,群众又尚未转变看法,他们便利用群众信任或大肆污蔑殡仪馆加深其“死贵”印象或自称殡仪馆工作人员达到服务或销售目的。这样的结果是要么“死贵”说法进一步加深,要么是群众在高额消费以后迁怒于殡仪馆。曾经就有群众向民政部门举报殡仪馆消费高要价不合理,后来经民政、物价等部门调查后才得知群众是从自称殡仪馆工作人员的个体经营者哪里进行的消费,但又因没有配套的处罚依据,最后只责令个体经营者退还部分消费了事。这就造成了现在殡仪馆越来越规范,而作为竞争者的个体经营者因为缺乏监管越发的混乱。    殡仪馆在改革初期,面对突如其来的竞争缺乏前瞻性又不甘心垄断位置被一再挑衅,所以并没有顺应时代要求,发挥自身优势谋求发展,而只是一味的采取行政手段对个体户进行挤压从而错失了的良机,口碑一旦缺失再想重塑往往是“事倍功半”,很多大型企业都是跌倒在口碑缺失上,比如三鹿奶粉。尽管近年来,我们也尝试了很多办法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几任领导也都看到了这个问题,通过学习其他发达地区殡仪馆的成熟案例,试图扭转形象但效果甚微。所以树立一个品牌很简单,如果品牌倒了再想起来真的是千难万难了。好在我们并不会放弃,尽管是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但“积硅步成江海”,从细节做起,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服务,我想总会有群众认可我们的一天。    然后再说说这个行业的监管,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殡仪馆现在跟其他的服务行业如饭店、宾馆等性质差不多,只不过属于事业单位,这才是最悲剧的地方。因为饭店宾馆等服务行业属于个体经营,比较灵活。而且行业里有着比较成熟的监管机制,监管部门统一进行监督,分工明确,哪家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该怎么罚怎么管比较规范。而殡葬业则不同,所有的现行法律法规都是只针对殡仪馆。物价、财政、审计等部门提起殡葬业都只盯着殡仪馆一家,却放任个体经营者不管。这就好像两支足球队比赛,裁判只会监督其中一方的犯规行为而对另一方不管不问,比赛结果可想而知。我国已经有个别地区出现了殡仪馆倒闭的现象,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曾经有次针对殡仪馆的审计中,一位某部门负责审计的同志要求查阅上两年的丧葬用品出入库台账。我馆按要求提供给她却让其很不满意,指责我们糊弄她做假账。问其原因,她说老百姓都说你们殡仪馆的东西贵,如果按你们交上来的帐一点问题没有这不可能,搞得我们哭笑不得。最近几年,殡仪馆对丧葬用品的定位只是为了给群众方便而不是为了盈利,在这种环境下肯定是严格按照殡葬管理条例上的不超过30%加价销售。审计同志对行业一无所知,道听途说不经过调查就先入为主的认为我们出售的货物肯定是“死贵死贵”,真让我们有苦难辨。这也反映了一个现状,作为监管殡仪馆的部门同志都这么认定殡仪馆有问题,更别提普通群众了,而这样一无所知先入为主的监管能对殡仪馆发展产生多大的积极作用我只能持悲观态度了。    再说下主管部门,殡仪馆隶属民政系统,可民政又没有执法权。想治理规范殡葬市场,民政没有话语权,必须依靠公安、卫生、工商等部门的配合,而殡葬业作为中国人的传统行业沿袭了旧社会大量的习俗,所谓“死者为尊”,这就使得很多工作都要给习俗让路。比如个体经营者严禁接运遗体,公安部门如果治理存在的难度很大,总不能发现车辆接运遗体就把车辆扣留,遗体咋办?再者说,单靠民政呼吁联络多部门联合执法本身就难度重重,单就执法时间一项就难以协调,更别说各部门是否愿意或者力度有多大的问题了,从08年我进入殡葬行业起,民政部门就一直在积极推行各部门联合执法规范殡葬市场,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成行。    其实,作为一个殡葬人,我真的觉得这个行业大有可为。尤其在参观过其他先进地区殡仪馆以后,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现在的殡葬业的确比较混乱,根源只在于缺乏一套成熟有效的监管机制,所谓的监管不仅仅限定在只针对殡仪馆而是面向整个殡葬业。只有对殡葬业加以规范使之有序,各个环节规范守纪,我想无论口碑还是品牌总会有扭转的一天,到时候我们殡葬人便不会再自卑了吧。                                                                                          服务厅  王乾